当前位置:首页 > 盛煌百科 > 正文

太祖爷上面是什么辈分(太祖爷爷是什么意思)

摘要: 太祖爷爷是什么辈分? 太祖是七代上,七世祖按族谱里排,应该是这样鼻祖(九世高祖)——远祖(八世高祖)——太祖(太祖父,七世祖)—...

太祖爷爷是什么辈分?

太祖是七代上,七世祖

按族谱里排,应该是这样

鼻祖(九世高祖)——远祖(八世高祖)——太祖(太祖父,七世祖)——烈祖(六世祖)——天祖(五世祖)——高祖(四世祖)——曾祖—(曾祖父,三世祖)——祖父(爷爷)——父亲(父)

所以要问什么辈分,大概就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

会不会很晕,反正往上数七代上就是了

细想一下,如果你爷爷是上个世纪30年代出生的,那么太祖,在1930年这个基础上,再数200年,就可以了

祖太爷在往上是什么辈份?最好全一点。

中国是礼仪之邦,除了有表示自谦的说法,还依然保留着许多错综复杂的辈分称呼,稍不留神就叫错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一些礼仪的省简,一些辈分称呼也将消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味一下中国最原汁原味的辈分与称呼吧!

一张图看懂中国辈分称呼

辈分尊称

1、祖 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已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太爷爷是什么辈分?

太爷爷是曾祖辈。

太爷爷是一种口语说法,等同于爸爸的爷爷或者说是爷爷的爸爸。又称曾祖、曾祖父,也就是“三世祖”。按古制辈分分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太爷爷上面的辈分叫高祖。太爷爷是一种民间叫法,他的书面用语叫作曾祖。曾祖是父亲的祖父,是祖父的父亲。曾祖的父亲叫高祖,高祖是祖父的祖父,是父亲的曾祖。所以曾祖上面的辈分是高祖,高祖所对应的孙辈是玄孙,玄孙也是高祖的第5代子孙。

辈分产生的背景:

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即使清朝时(满族人统治)也不例外。按清初满族的风俗习惯,取名用字是不反映辈分关系的,如努尔哈赤,满语意为“像野猪一样凶猛的人”,与辈分排行没有什么关联。清初满族刚入关时仍保留其固有习俗,命名不排字辈。

但从康熙皇帝开始按照排字辈命名,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皇孙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之后乾隆在弘字辈分下,亲选“永、绵、奕、载”四字依次命名;道光在载字辈分下,亲选“溥、毓、恒、启”四字。

而咸丰在启字辈分下,亲选“焘、闿、增、祺”四字。所以,清代从雍正始,其辈分用字顺序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但这些字“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

太爷与太祖爷的区别?

这属于家庭(家族)辈分方面的问题。“太爷”,是父亲的爷爷。“太祖爷”或者“祖太爷”,是爷爷的爷爷。不过,一个家族如果辈分跨越悬殊,一般来说,小辈把爷爷的爷爷以上辈分一律称呼为“祖太爷”或者“太祖爷”。

老祖公的上面又叫什么

叫太祖公。

老祖的上一_应该是太祖爷。或者老祖宗。老祖是曾祖父的意思。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也在增长,每个人的家庭都是四五代同堂,那么就会出现曾祖父的辈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