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比如,孩子用红色和蓝色的积木拼了一个卧倒着的大机器人,又用黄色积木拼了一个站立着的小机器人。
他的解释是: “躺着的是擎天柱大哥,他被霸天虎打死了,大黄蜂站在旁边很难过”。你看,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用积木将场景还原,就深刻的理解了成人电影《变形金刚》中的画面。
2、引导孩子思考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对事情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家里,父母要利用各种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提出一些“为什么”,让孩子思考、动脑筋,去探索,养成从思考到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良好习惯。
3、在现实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只有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理解力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实物场景的方法,克服难点,诱发学习兴趣。
4、多阅读、多体验
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还需要让孩子多体验,通过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最终理解并构成了个人知识的组成部分。
比如通过爬山郊游的方式让孩子理解什么是“一览众山小”、“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古代诗词。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能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有些时候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好可能是父母以为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好。比如说为孩子设定了过高的目标期望。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身上的能力会慢慢地学习和积累进而有所提升。
孩子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而后进行内容的理解,但是当孩子在思考时走神,那就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无法专注于思考,自然会影响到理解能力发展。孩子只是浮皮潦草地获取题目,对于内容却无法深入。
1、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与见识程度。孩子的理解水平与他们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见多识广”这个词语的意思,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为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给孩子补充他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带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受教育,给他们提供机会参加一些活动。提高孩子见识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喜欢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去鼓励,因为他在这项活动当中不仅可以收获这个领域的一些知识,这将会提高他的理解力,而这个理解力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益于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对孩子来说是是受益终身。兴趣就像一扇大门一样打开了孩子的理解力。
3、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做组词的小游戏。口语表达最初就是从单个字或词开始的,而家长可以充分利用亲子游戏来帮助孩子,如和孩子做组词游戏,最好在家里墙上挂一块白板,方便书写。或者在室外也可以口语对话形式来玩组词游戏。如你说一个“人”字,让孩子用人字来组词,可以是人字在前,也可以人字在后,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提示,孩子每一次组词成功,都是一次小小的收获,如此坚持即可。
4、丰富的知识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里,如果有任何疑问,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去解决这些疑问,孩子就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整天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十分考验家长们的知识储备,当孩子对身边事物感兴趣时,此刻就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时机,也是一个积累的时刻。
5、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做观察活动。如鱼缸里的鱼,如户外的花花草草,小虫子,天上的云,远处的建筑,近处的活动人群等。很多场景都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并做完整描述,哪怕是一句完整描述也可以,慢慢扩展到两句或三句。通过和孩子比看谁说的多、说的好小游戏活动,增强孩子参与的信心与乐趣。
一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差可以扩大孩子的阅读知识面,能够有效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书籍,可以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有七大洲、八大洋,有美丽的南极,也有浩瀚的天空。
除了读书以外,还可以行万里路,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来增长他们的智慧,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除了阅读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带孩子去看看我们的这个世界到底长什么样子。家长在周末、休息日或者节假日的时候,较好是能够计划一些短途出游,或者长途旅行。
时候孩子的书籍
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国学经典书籍,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论语》、《千字文》、《唐诗三百首》、《中华成语故事》。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书籍,可以开启孩子们的智慧,能够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培养他们优雅的性情和美好的性格。
还可以让孩子们阅读一些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图说天下——地理系列》、《昆虫记》、《海底两万里》、《发现科学》、《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孩子较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这些书籍讲述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大发展,其中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能够让孩子们知道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发表评论